• 西湖区打造“轻法小镇”: 1370 名“法律特种兵”织密和谐劳动关系防护网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1:59    点击次数:55

   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张云山许伊雯

    在杭州西湖区,一场关于劳动关系治理的创新实践正在上演。这个以西湖美景闻名的城区,如今又多了一张新名片——“轻法小镇”。1370名“法律特种兵”穿梭其间,用“法律便利店+民间天团+智能体检”的组合拳,将劳动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,让“和谐劳动关系”成为西湖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    服务站点密集如星,15分钟畅享法律“轻食”

    “没想到在公司楼下的咖啡馆就能解决劳动纠纷,还不耽误下午上班。”在西湖区古荡街道某写字楼工作的小李感叹道。如今,西湖区已在全区铺开13家“工会和谐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”,这些服务站扎根工会驿站、矛调中心,配备调解员、仲裁员、协商指导员“铁三角”,形成了比便利店还密集的“15分钟法律服务圈”。

    古荡街道把仲裁庭搬进写字楼,转塘街道在网红咖啡馆开设“共享法庭”,让职工在午休时间就能轻松解决纠纷。有网友戏称:“在西湖边打官司,还能顺带打卡网红店,一举两得。”各服务站还推出“周周活动+月月坐班”的服务套餐,将法律咨询和政策宣讲变得像追剧一样有趣。据统计,80多场活动吸引了3500多名职工参与,300多个咨询全部实现“零距离”解决。“我们送法上门,连程序员的格子间都塞满了普法小卡片。”一位服务站工作人员笑着透露“秘诀”。

    千名监督员全能上岗,织就劳动关系“天罗地网”

    在西湖区,1370名劳动关系监督员构成了一张覆盖90%企业的“天网”。他们的身份从HR总监到车间大姐无缝切换,被亲切地称为“法律侠”。这些监督员定期参加“模拟仲裁庭”实战演练,春季学理论、秋季练话术,有学员笑称:“上个培训班,吵架都变成了专业辩手。“

    与此同时,由13支律师分队组成的百人律师团,承包了27个网格,化身“法律巡演天团”。他们走进工地,为工友们带来“维权脱口秀“,1000多名工友现场点赞,直呼比追剧还过瘾。这种接地气的普法方式,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了劳动者的日常生活。

    智能体检精准把脉,企业戴上风险“预警器”

    “你这年休假条款是虚的!”在西湖区,律师团队深入100家企业“把脉开方”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审核合同文本,定制风险清单,给出了500多条建议。一位企业主感慨:“原来法条可以翻译成人话,合规也能这么丝滑。”

    西湖区独创“问题诊断→开处方→追踪复诊”的闭环服务模式,通过监督提示函、整改方案书、律师跟踪回访等环节,直到企业拿到“合规毕业证”。数据显示,168起纠纷中85%在基层就地消化,实现了“矛盾不过西湖”的治理目标。20万专项经费撬动“零上访社区”,“15分钟法律圈”成为浙江基层治理模板,“千人监督网”模式更被赞为“新时代枫桥经验Pro版”。

    当别处还在为劳资纠纷头疼时,西湖区已用“法律便利店+民间天团+毒舌体检”三件套,将劳动关系调成了“春日苏堤”模式。这里的“法”式浪漫在于,和谐不是没有矛盾,而是让矛盾刚冒泡就被“法治湖风”吹散。随着浙江数字化改革的深化,这套“预防式监督”的西湖打法,正成为全国劳动治理的“新标杆”。